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人们对电池安全性和续航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液态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主流技术路线,一方面,液态电解质中有机溶剂的易燃性和高腐蚀性、充放电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锂枝晶问题,引发人们对电池安全性的焦虑;另一方面,液态电池能量密度已逼近材料体系制约下的天花板,向上迭代空间受限。因此,探索新技术、寻求安全与性能的突破,成为动力电池产业新的进化之路。
在此背景下,固态电池因其提高使用安全性、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等优势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代表,也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以其独特的透视引领着电池产业的深刻变革。
一、固态电池是什么?
固态电池指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传统电解液的锂电池,按照固态电解质用量可分为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通常我们将电池内液体含量10%作为区分半固态电池和液态电池的分界线,而全固态电池将完全使用固态电解质,液体含量将降为0%。
固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与液态锂电池相似,固态锂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以及固态电解质组成,最本质的区别是将液态电池的电解液与隔膜替换成固态电解质,实现不用或者少用隔膜及电解液。
相较于传统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出一倍有余,且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为电动汽车、消费电子、储能系统等领域提供了更为高效、安全的能源解决方案。与主流液态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优势主要体现为:
(1)固态电解质本身不可燃,提高安全性。
(2)固态电池可搭配更高能正负极活性材料,提升能量密度上限。
(3)回收方便,由于固态电池本身没有或者仅有少量液体,在回收时处理相对方便。
二、从研发到量产的跨越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日益扩大,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
日韩欧美诸国已将固态电池的研发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其中日本以丰田、松下为代表,早在三十年前就开始研发固态电池;韩国及欧美企业合作,也早早投入固态电池研发;中国在十年前启动了固态电池的研发,虽然过去五年来中国在固态电池专利申请数量上增幅很快,但在专利总数上,仍落后于日韩〺�联合创始人李峥强调,固态电池,尤其是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量产不仅是技术实现的竞赛,更是对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主导权的争夺。鉴于中国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高达60%,其在固态电池商业化、技术创新及产业链成熟度上的进展,将直接影响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
为此,中国在固态电池领域采取了积极的市场导向策略,通过半固态电池的早期商业化部署,快速切入新兴市场赛道,以此作为迈向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初步尝试。
今年5月,上汽集团旗下固态电池公司清陶能源不仅计划年内为智己L6提供首批半固态电池,还制定了详尽的路线图,旨在2025年将固态电池技术广泛应用于上汽自主品牌的电动车及混动车型中,并预计2026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生产。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快的全固态电池量产速度。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路径遵循从半固态至全固态的演变逻辑,具体分为半固态(含5-10wt%液态电解质)、准固态(含0-5wt%)、全固态(0wt%)等阶段,其中半固态、准固态均采用固液混合电解质。上汽的实施策略是分阶段递减电解液含量,依次为19%、5%直至1%,借此过程逐步优化供应链,特别是在关键材料与核心设备制造领域,依托其庞大的产业生态,促进上下游协同发展,最终推动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生产。
这一策略与多数整车制造商及电池供应商的规划不谋而合。包括宁德时代、孚能科技、国轩高科、欣旺达等电池巨头,以及天齐锂业、亿纬锂能、赣锋锂业、辉能科技等锂电材料供应商,均公开了固态电池技术的商品化进程。同时,诸如太蓝、卫蓝、清陶等初创企业也在固态电池量产方面展现出强劲势头,其发展动态备受业界瞩目。
总体而言,中国电池生产商倾向于采用分阶段实施策略,逐步过渡至全固态电池,如孚能科技规划在未来五年至十年内,通过三代产品的技术迭代,从半固态电池逐步进化至全固态动力电池,每一步骤旨在减少液态电解质比例,增强电芯本征安全性,最终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全面市场化。
三、固态电池带动产业发展
固态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繁荣,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
上游基础材料及设备环节主要包括原材料矿产、电芯材料以及生产设备。原材料矿产主要供应电池制造所需的各种金属元素,如锂、钴、镍等;电芯材料则主要供应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材料等;生产设备则提供电池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机械设备和生产线。在上游产业链中,科研人员正不断突破材料科学的边界,优化正负极材料的性能,特别是对于固态电解质材料的探索,如氧化物、硫化物体系,每一种选择都旨在追求更高的离子电导率与化学稳定性;同时,对关键原材料的高效提取与精炼技术,以及电池制造设备的智能化升级,都是确保固态电池大规模生产可行性的核心要素。
中游产业链则集中于电池包的加工制备与系统集成,这是将基础材料转化为实用产品的关键环节〰,如采用新型封装材料和结构设计,旨在提升电池的安全性和耐用性,同时减小体积、增加能量密度。此外,电源管理系统与能量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电池组的运行效率与使用寿命。通过大数据分析与AI算法优化充放电策略,能够实现电池性能的最大化利用,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个性化需求。
下游电池应用环节则是固态电池产业链的最终环节,主要包括电动车、储能系统等领域,随着电动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储能系统需求的增加,固态电池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例如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固态电滭航里程和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被视为推动电动汽车普及的重要推手;而在消费电子领域,固态电池的小型化与柔性特性,使得穿戴设备和便携电子产品能够拥有更持久的使用体验和更灵活的设计空间;此外,在储能系统中,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为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存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加速了清洁能源的普及应用。
综上所述,固态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仅是单一技术的迭代更新,它是一场涉及全产业链的深刻变革,预示着能源存储领域即将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面对未来,固态电池技术仍需跨越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商业化的诸多挑战,但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共识的加强和技术瓶颈的持续突破,固态电池有望逐步取代传统液态锂电池,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订阅我们,获取最新资讯
订阅我们,即可随时掌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我们的新闻资讯是您掌握走在行业前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