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数字经济时代,算力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随着摩尔定律逐渐逼近物理极限,传统的单片集成技术面临着成本和性能的双重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种新的技术——小芯片(Chiplet)技术应运而生。Chiplet通过将多个功能模块分别制造并封装在一起,从而实现高性能、高灵活性和低成本的目标。
01、小芯片技术的普及
小芯片(Chiplet,又名芯粒)技术,是一种模块化芯片技术,可将多个不同功能的小型芯片拼搭形成模组,以实现多种处理功能。小芯片系统将传统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所需的微处理器、模拟IP核、数字IP核和存储器等模块分开制造,并在后道工艺中集成为一个芯片模组,可实现不同模块的混用、复用,且各模块不需要在同一制程节点制造,在成本和良率上具有优势。
目前,多家国际知名半导体企业已经在小芯片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英特尔、AMD是该领域的代表性企业。
-
AMD的EPYC处理器系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EPYC处理器采用了AMD的Infinity Fabric互连技术和多芯片模块(MCM)设计,将多个小芯片集成在一个封装中。这种设计不仅大幅提升了处理器的核心数量,还增强了其内存带宽和I/O性能。例如,第三代EPYC处理器(代号Milan)最高可提供64个Zen 3架构的核心,这在单芯片设计中是难以实现的。此外,AMD的Infinity Architecture允许灵活地配置不同类型的计算单元,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如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等。
-
英特尔也在小芯片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其Ponte Vecchio数据中心GPU就是一个典型案例。Ponte Vecchio采用了英特尔的Foveros 3D堆叠技术和EMIB(嵌入式多芯片互连桥)技术,将多个不同工艺节点的小芯片集成在一起。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GPU的整体性能,还实现了高度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Ponte Vecchio集成了超过1000亿个晶体管,包括计算单元、高速缓存、I/O接口等多种功能模块。这些模块通过高带宽、低延迟的互连技术紧密连接,形成了一个高度协同的系统。Ponte Vecchio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等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
小芯片技术通过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封装中,不仅显著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还增强了其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同时也是这些多重优势让小芯片技术在半导体行业越来越受欢迎。
首先,小芯片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半导体设计中的诸多限制,如光罩尺寸和内存墙等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半导体器件性能和可扩展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将芯片功能模块化为离散的小芯片,制造商可以更有效地优化半导体材料和工艺节点的使用,从而实现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其次,小芯片技术能够更好地利用晶圆边角空间,并且显著降低芯片上的缺陷率。在传统的单片系统级芯片(SoC)设计中,这些资源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尤其是在需要越来越多功能的大规模SoC中。通过将各个功能模块单独制造并进行测试验证,可以大大提高制造良率,进而提升输出质量和降低单位成本。
此外,小芯片技术促进了更加灵活的设计流程,能够在无需重新设计整个芯片的情况下,将针对特定应用量身定制的多样化功能集成在一起。这种模块化设计不仅减少了开发时间和成本,还使得技术能够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最后,小芯片技术还增强了供应链的韧性。制造商可以从不同地区的多个供应商处采购不同的小芯片组件,这种多样化的供应策略降低了对单一供应商或地理区域的依赖。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贸易限制的背景下,小芯片技术通过减轻供应中断的风险,提供了重要的战略优势。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应对这些限制,确保关键部件的稳定供应,而无需过度依赖政治不稳定或受贸易制裁影响的地区。
也就是说,小芯片技术通过其在性能优化、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多重优势,成为制造商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保持经济效率的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02、小芯片技术: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前,小芯片技术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us公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小芯片架构市场规模为31亿美元,预计到2033年将暴涨到1070亿美元,增幅高达3352%,其中2024年到2033年期间的复合年成长率高达42.5%。不仅如此,另一家机构IDTechEx的报告也显示,预计到2035年,小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4110亿美元,这得益于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等行业的高性能计算需求。小芯片的模块化特性允许快速创新和定制,满足特定市场需求,同时缩短开发时间和成本。
然而,尽管小芯片技术展现出众多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发展过程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多芯片集成所需的先进互连技术和标准是关键问题之一。为了确保各组件之间的无缝通信,互连解决方案必须具备高带宽、低延迟和高可靠性。然而,当前互连技术的研发和标准化进程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这给小芯片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显著障碍。
热管理也是小芯片集成中的一个重要挑战。随着功能密度的增加,如果热管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系统过热,进而影响性能甚至造成损坏。有效的热管理解决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散热设计、材料选择以及热传导机制等多个方面,以确保小芯片在长时间运行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但这些挑战同时也为供应链中的各个参与者提供了新的机遇。例如,在小芯片封装设计中,不同区域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填充材料,以满足特定需求,如保护芯片本身、提供机械支撑和热稳定性,以及防止连接小芯片的精细引线和焊球出现分层或分离等问题,这催生了对创新材料的需求,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总之,小芯片技术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先进的互连技术和热管理解决方案,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以克服现有挑战并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03、写在最后
小芯片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半导体集成方案,正在逐步改变传统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制造方式。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带来的成本效益、灵活性和性能优势使其成为未来半导体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小芯片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迎来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