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僵化的供应链、高准入门槛以及COVID-19大流行病的冲击导致全球芯片短缺,阻碍了从移动设备到汽车等各种产品的生产,而在这种波动下,东南亚地区成为了波动的焦点。
东盟作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国家集团,其该领域的多样化制造能力生态系统能够增强其在半导体行业的地位,因为东盟拥有一个具有多种优势的地区,例如不断增长的制造能力、熟练的工人和支持性的政府政策,能够进一步吸引投资,成为重要的半导体生产中心。
近年来东南亚各国电子产业迎来了高速发展,其中电子元器件产能占全球的比例已经达到20%,并且在制造、封测、MLCC、PCB、零部件组装等特定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聚集效应。从产业承接来看,各国的产业因地制宜各有特点,新加坡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凭借经济的先发优势,目前在晶圆制造上吸引了大量厂商;马来西亚则主要在后端封测领域拥有比较齐全的产业链;此外,越南、菲律宾、泰国、印尼也分别在零部件组装、MLCC、硬盘、汽车等领域各自拥有一定的产业优势。
2017年,东南亚地区的半导体出口额为523亿美元,到2022年该金额已超过1653亿美元,此外东盟地区半导体市场2023年的收入预计将达到1018亿美元,各项数据显示该地区在这一专业供应链中的巨大潜力,尤其是新加坡已经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占据全球半导体市场的11%,全球约五分之一的半导体设备都在这里制造;另一优势是新加坡在晶圆制造方面也有显着的能力,占全球晶圆产能的5%。
新加坡正从半导体行业的全球重新排序中受益匪浅。
· 新加坡制造业究竟有多能打?
自独立以来,制造业一直是新加坡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近几年,在半导体制造方面,新加坡屡次登上各大厂的投资扩产名单,这得益于新加坡在研发(R&D)、设计、材料和设备、制造、测试以及基础设施方面都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2021年,新加坡设施、设备和机械等新投资承诺资金就达到了87.7亿美元,也就从那时起,数家半导体企业陆续在新加坡加大投资力度,设立半导体工厂。
截至目前,新加坡已拥有超过300家半导体相关的企业,该地区是美光全球总部、四座晶圆厂以及一个组装和测试设施的所在地,也是英飞凌亚太总部所在地,负责管理研发、供应链、营销和销售;ST、安华高、联发科以及分销巨头安富利和富昌等在新加坡设有工厂和分销网络。
在晶圆制造环节,新加坡拥有格芯、联电、SSMC、Soitec、Siltronic等企业;设备环节有ASM、KLA等大型的生产基地,爱德万、泰瑞达、TEL、泛林集团、应用材料等设备厂在新加坡也有较大的区域总部;在封测环节,日月光、Amkor、长电科技等封测大厂均在新加坡设有工厂。
然而,纵观新加坡的供应链布局,“迁移”成为了该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早期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都是以低端价值的消费电子、家电的制造、组装和封测为主,但随着消费电子的不断低迷,新加坡为拉动本国经济发展,已经开始转向汽车、工业、服务器等新兴产业,并且除了组装和封测外,进一步的将产业链向上游的设备/材料、制造、IDM等高价值产业链蔓延。
从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生产转向高价值制造业的产业格局变动,带动新加坡半导体产业迅速崛起。
· 先抑后扬,新加坡终将迎来反弹之年
虽说新加坡得到了大多数大厂的青睐,但发展却不是一帆风顺。
在过去的15年中,新加坡的总产量急剧增长,在2007年至2022年期间几乎翻了一番,但在2023年,随着中央银行进一步提高利率以应对持续高企的通货膨胀率,导致制造业产出放缓,从而使新加坡经济在2023年整体经历了困难时期,并且预计在2024年将进一步下滑。
加之新加坡制造业严重依赖特定行业,其中最突出的是半导体和电子元件以及化工和制药,分别占总产量的43.7%和18%,不过这两个行业都是技术先进、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利润率较高的行业,因此也是非常适合新加坡。
新加坡各大行业产量占比表
然而,根据半导体行业中主流市场研究机构给出的对于2024年的预测,几乎所有机构都给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测,一致认为明年行业将进入复苏周期。而新加坡随着全球半导体市场从目前的不利局面中复苏,到2025年生产前景将有所反弹。
据ISA数据预测,新加坡的制造业产能在2023年和2024年的下降后,将从2025年开始强劲复苏,成为亚太地区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并且或将能够在2025年至2028年期间的制造业产出增长将超过中国。
2025-2028年新加坡增长率反超中国
在可预见的未来,新加坡制造业的表现仍将与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命运密不可分。而在此前提下,全球半导体市场持久的下行调整是否真的能画上句号呢?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中,中国半导体强劲的发展势头就真会被新加坡反超吗?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